目前分類:伊謝爾倫評論 (7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無名小站商業化?資訊傳播公民權益在哪理?  
文/傳播學生鬥陣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這次的PTT事件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篇是資本論入門營隊結束時,新世代青年團的邀稿。事實上寫的不好,還未夠班,請大家多多指教,謝謝~!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南亞地震發生以來,台灣的媒體開始形成一股熱潮,希望召喚出大家捐獻愛心、展現台灣慈善的動力。雖然,報導與關懷社會弱勢乃為媒體社會責任之一環,此亦為媒體守望之正功能之一。但,在媒體大量與不斷重複的報導,以及類似議題接連不斷的報導下,此種間接或直接,要求或希望閱聽人捐款的新聞,是否已失去或扭曲了其原有應具備之意義?而這一系列所謂關懷災難與弱勢的相關報導,如此大量與不間斷挖掘與報導之下,這些媒體可能的因素與背後的動機又是什麼?是基於什麼樣的動機與理由,媒體「大量且密集」的,持續的要求閱聽人慷慨解囊,展現大愛?又,在要求捐款與大量報導之後呢?

 在此提出一些問題供大家思考;其一,不知道愛心是否能成為商品化的一部分?其二,媒體針對災民的無助、徬徨、恐懼、可憐,以及罕見疾病病患的可憐與無助,來再現相關事件時,閱聽人接收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海嘯畫面或者令人為之動容的罕見疾病病患的問題,是否亦只是在「消費他人之痛苦」?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沒有寫東西了,今天寫點東西來跟大家討論與分享~!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電視剛問世時,曾有人預言,電視將「完全取代」廣播與報紙,成為未來世人接收資訊的來源,廣播與報紙也將因此步入毀滅,但隨著時代演進事實卻使預言破滅。如今,類似的預言又再度出現。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刊於傳學鬥電子報第225期 【隨唬撰&正經講】專欄)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典」電視劇的為與不為!

 相信不少人對於前幾天剛下檔的日劇《白色巨塔》,與目前正在八點檔時段重播的韓劇《大長今》裡的種種,感動不已!當看完白色巨塔,聽著主題曲「奇異恩典」,感念於劇中演員對人心的詮釋如此深刻之時,筆者卻遺憾,現在台灣的電視劇難有這樣「經典」的作品與演出。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媒體對於連惠心上課態度連番報導,佔據了媒體的一角。根據筆者經驗,連惠心這般的教學方式,其實並非單一個案。只是,因為連的身分特殊,因此成為媒體的焦點,而被突顯為「典型」。為了討論她所被質疑的教學態度與方法,筆者姑且稱之為「連式教學法」。

 抱持著這種「連式教學法」的大學教師,無論專任兼任,除了教學與研究外,的確也兼差做了很多大小不同的事業。有的在大陸置產、有的身負某公司董事長、有的忙著接案子。這些大學教師,部分亦似乎很熱衷於與業界進行所謂的「產學合作」,樂於跨足學界與業界之間,坐擁名利。但在他們眼中其實教學生並非是為他在大學的正職。而這些老師,其身為教職之自我意識之微弱,表現在課堂上,就如同連惠心被質疑的行為一般。在混文憑的學生眼中,這種上課態度的老師,便成為拯救其學分的恩師,對其讚譽有加。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為中時8/17民意論壇版文章)

 報載,執行一日的國道陸空大執法,在民眾的高度抱怨與長官的強烈不滿下,被迫暫停執行。筆者以為,這是長久以來積陋成習的民眾們,不願執法太嚴,而藉故施壓使之能繼續維持舊有陋習的醜惡心態。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刊載在新新聞雜誌)

 你是否有一種感覺?感覺到我們所謂的政府,是一群不知算的上是否為人的動物,在角逐權力與財富的場所。這些所謂的政治人物,對外宣稱,「牠」們整日忙碌於為人民服務,並且不惜一切的以各種語言試圖打擊那些他們所謂不認同此地之人。是阿!這就是我們所見的政府,好個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到了大學準新鮮人們選擇他們往後四年歸宿的日子了,此時,亦是一年一度大學菜市場開市的時間。可想見,一定又是一大群學生與家長們,如同市場上挑選漁貨與蔬菜的消費者,往來穿梭於各校攤位。

 每年此時各大學都會竭盡所能,擺出各色各樣美麗的菜單(宣傳單),加上帥氣十足或美麗大方的服務生(各校服務同學),甚至豐厚甜美的獎學金,來引誘你沐浴在他們的美麗言詞之下。在其中,我們甚至可以一直聽到類似市井攤販的叫賣聲,聲聲呼喚著消費者的到來。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學學費漲不漲近來成為媒體與社會的熱門話題,但是這不是我現在想談的。我要談的,是高等教育本質的問題,是高等教育該為什麼目的而教的問題。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環境競爭激烈的台灣今日,學生對於高學歷文憑的需求似乎愈來愈高。在前國民黨政府的德政下,小小的台灣有高達1百多所的大學,研究所林林總總加起來,已經到了台灣全家便利商店的總店數,直追台灣7-11便利商店的總店數!這是個詭異的現象,高等教育到底被視為什麼樣的東西?研究所教育又被視為什麼樣的東西呢?

 即使研究所有如全家便利商店一樣的多,但是每年仍總是有上千上百位汲汲營營追求者被研究所的"窄門"所拒於門外!照理說,研究所的領域不同,應該能夠從篩選出希望唸不同知識領域的學生才是,但是,如今學生似乎是為了考上研究所,而無視於研究所的領域本質的不同!學生們看待的是,第一志願國立某某熱門研究所,第二志願國立某某熱門研究所,第三志願私立某某熱門研究所,第四志願國立某某冷門研究所,第五志願私立某某冷門研究所...研究所就像大學選填志願一樣,學生自己也許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唸什麼好?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中國時報的頭版頭條,「考上台大高中 排名劇變」內容寫道台灣大學首次公佈了校內各系新生人數排名前十大高中!這樣的作法,仍然是在維持「高中」的升學主義迷思,以及持續維護考試的功利主義與填鴨式教育,對於學生而言,除了加深相互競爭的意識之外,由危機感衍生而來的升學壓力,更使得教育改革的成果再次宣告徹底失敗!

 這是一個「具有理性外衣的叢林社會」,我們生在此,無他,除了為了生存而競爭別無他法!教育改革的最初原意,是為了改正學校與學生的功利主義與升學主義迷思等「具有理性外衣的叢林社會式」的思想,以及其所衍生來的填鴨式教育!但我們縱看當下的社會環境與教育體系內的意識形態,為了考上所謂的一流大學,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在教學上除了英文數學,就連國文都有逐漸被漠視的傾向!從前,大家為了考上大學而爭破了頭,如今,大家為了考上「所謂的一流大學」而殺紅了眼,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一流大學生的名,為了未來的生存競爭!但是考上以後呢?有多少大學生持續用功於課業?有多少學生知道自己為何而讀?有多少學生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其實,我們都為了當下而短視,國中與高中生,除了「考上」這樣一個短淺的目標,她們知道自己為何而唸嗎?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選結束了,但是,新的風暴、新的問題卻也逐漸顯現!無論是族群問題的正式斷裂、未來綠色執政的藍色阻擋,透過媒體形構而成的"社會真實",台灣將正式走入二元對立互不服氣的危險!這是真的嗎?但為何星期日走在街頭,在總統府以外的台北市,是如此的祥和安靜?我們透過媒體呈現的台灣社會,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台灣?

這是什麼情況?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的奇摩新聞裡,出現了一則「飛碟起內訌 趙少康歡迎周玉蔻轉台」的新聞!內容是周玉寇基於新聞專業,批評陳文茜不應將「政治角色與媒體角色嚴重混淆」!但此舉讓任飛碟電台董事長趙少康以「飛碟給主持人很大的空間,如果主持人不滿意,在別的電台能找到更大的空間,我樂觀其成。」來回應!我認為趙先生這樣的行為不僅是箝制了自己媒體內新聞從業人員的內部新聞自由,並且也與陳文茜聯合踐踏了新聞專業倫理!

 基於新聞人的超然獨立立場,政治人物與媒體工作者的關係本應是劃分的相當清楚,而使得媒體工作者能發揮其「第四權」、「第四階級」監督政府與政治人物的角色!然而,一旦兩者相互結合便成為一種權力的相互依賴與共生關係。尤其是媒體人跨足成為政治人物,或者政治人物跨足成為媒體人,這樣的雙重身分更是危險!一方面這樣的雙重身分容易使自己在媒體上大肆曝光,利用「自己的」媒體或節目來宣傳自己的政見,並且得以自由無拘束的運用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以此,很容易在媒體上建立一個「積極有為的政治人物」的形象,進而在選舉中獲得勝選並延長其政治生命!二方面,長期與大量的此種情況累積下來,將使得媒體再次被政治人物收編,而無法發揮守門人的功能,而倒退回到威權體制下黨政控制,淪為政治宣傳的工具。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的書展,和以往一樣我抱持著一個挖寶的心態,期待著是否有著令人驚喜的寶藏能夠在書展裡呈現,但似乎有些落寞!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Internet的出現,使得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劇烈的改變與整合。快速、大量、多媒體呈現的數位新傳播科技正快速的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而以往傳統的大學傳播教育,是否如同許多人所擔憂的一般,「真正的」正面臨著數位化的挑戰?而數位化所帶來的衝擊,是否能給長久以來傳播教育所爭論,學術與實務為導向的教育問題一個新的方向?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