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費漲不漲近來成為媒體與社會的熱門話題,但是這不是我現在想談的。我要談的,是高等教育本質的問題,是高等教育該為什麼目的而教的問題。

 台灣自解嚴以來,社會越趨開放言論越趨自由。在這樣的社會文化環境底下,對於經濟資訊的渴望以及對台灣政治情勢發展的關心,造就了台灣今日媒體的蓬勃發展。媒體就業市場強烈的供給與需求,如有線電視涵蓋率為百分之八十以上,全天候新聞頻道有八個,雜誌報紙等平面媒體無以數計,這些現象逐漸的影響了台灣高等教育學府大量的開設新聞傳播相關系所,致使目前為止,台灣島上共有70所以上的新聞傳播系所。單單如此以量計算,真可謂令人嘆為觀止,但是,台灣媒體專業嗎?

 由於台灣的歷史背景,媒體一直以來都在政治力的強大控制之下,而為政治利益宣傳之工具。報禁開放後的今日,政治力的干預卻未曾放棄,同時卻又來了一個令人作嘔的怪獸─財團的經濟力與商業企圖!兩大權力的左右護法,在今日開放的民主台灣社會,假借著資本主義市場自由競爭與民主社會言論開放,仍然假仁假義厚顏無恥的擁有媒體掌握媒體操控輿論。至此,媒體成為大家共同認定的台灣亂源之一。在這個時候,卻有許多大學新聞傳播系所,擁抱媒體企業,替這些媒體企業精心改良課程,打造專為其使用之媒體勞工機器!

 這些大學傳播系所,在大學部的課程安排上,大量開設技術性的課程,如廣電製作,網路媒體製作,採訪寫作等課程。雖然技術的訓練有其必要,但如果這樣的技術訓練佔了總畢業學分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否符合了身為一個高等教育或大學教育的精神?而在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學分中,有多少的學分位置,可以設計一系列人文素養以及專業知識領域的課程供學生學習?甚至,不多去尋求一些具有專業人文社會知識背景的老師,卻只是大量的商請線上的編輯記者到學校兼課教學。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是否只有所謂的專業技術而無專業知識,而其進入職場後,是否會成為一個不耐久用而可隨時代換之勞動機器?

 在在職進修的學程招生上,這些學校亦大量的擁抱部分商業媒體的高階主管,試圖以此建立起學校與媒體企業間的良好關係,並且以此獲得更多的財源,真可謂一舉數得皆大歡喜!但是這樣做是對的嗎?

 大學教育的精神到底是在培養些什麼?是替社會或企業培養沒有思辯能力的勞動機器以提供企業使用?還是培養一個具有宏觀視野、具有專業知識領域、足以分辨是非對錯、具有專業倫理與道德操守的知識份子?很無奈的,事實在在顯示有許多學校的教育走偏了方向,而自甘墮落為企業的職業訓練所!

 大學教育是在做良心的教育事業,還是只因為辦學校好賺錢容易廣結「善」緣?這個問題似乎是存在於各大學之間,而並非只是新聞傳播領域的疑慮。或許,我們該好好的自己去思考身為一位大學生的本分,不過,我們是不是也該看清楚這些學校為政者的心態,讓自己不要成為下一個犧牲品?

 (本篇為中國時報7/9民意論壇版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