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部環境保護為探討之議題的紀錄片而言,這也許是一部得以發人省思的紀錄片。高爾口中的一字一句,在在顯示他的學識與專業,以及他對於地球暖化與環境保護議題的公共知識份子關懷。高爾以相當科學化的實證數據比較與實際的影像證據比較,一一說明了人類短短兩百年所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逐漸的影響了地球的大氣層的厚度,快速的腐蝕了南北兩極的永凍冰層,並且危及地球與人類的生命與未來。就教育意義的層面而言,是的,有耐心聽高爾演講兩小時的觀眾將會學習到很多知識,並且深深體認全球暖化的危險。在片尾,亦提出了各種個人即能做到的方法,希望大家一起來發揮力量!但是.......



  今日,一位好友約我一同到電影院裡觀賞《不願面對的真相》。是的,就是那部以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為主角,向世人告誡著全球暖化危險性的紀錄片。
 
  若就一部環境保護為探討之議題的紀錄片而言,這也許是一部得以發人省思的紀錄片。高爾口中的一字一句,在在顯示他的學識與專業,以及他對於地球暖化與環境保護議題的公共知識份子關懷。高爾以相當科學化的實證數據比較與實際的影像證據比較,一一說明了人類短短兩百年所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逐漸的影響了地球的大氣層的厚度,快速的腐蝕了南北兩極的永凍冰層,並且危及地球與人類的生命與未來。就教育意義的層面而言,是的,有耐心聽高爾演講兩小時的觀眾將會學習到很多知識,並且深深體認全球暖化的危險。在片尾,亦提出了各種個人即能做到的方法,希望大家一起來發揮力量!
 
  但是,本片卻也不是個那麼好的環保紀錄片。高爾在片中數度提到此全球暖化議題為一「政治問題」,他亦透過數據與實證資料批判了大小布希政府環保政策的錯誤,但是,高爾卻未清楚說明,布希政府的環保政策是什麼,以及其如何而錯?美國政府與企業財團如何,以及用了什麼樣的惡劣手段,在全球各地製造污染?他用了幾項數據,說明美國與其他國家比較,整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確高過其他各個國家,但,整部片子對於美國跨國企業財團為了追求利益而造成錯誤,遠小於對於布希政府的批判。就此,《不願面對的真相》沒有完全面對與批判的,是美國政府與其跨國企業,如何在全球各地造成全球暖化的傷害?以及,他們藉以所得的利潤為多少?高爾批判了,卻沒有完全擊中要害,這是較為可惜之處!
 
  然而,本片最高超的地方,在於其「政治宣傳」的能力,而這裡的「政治」包含著兩種意義:
 
  其一,是環保的「政策」與「國際政治」問題。是的,環保政策的如何訂定與執行,是一項政治問題,而全球暖化環境污染對於全球所造成的影響,關乎著全球生命與資源的生存與分配問題,其亦為「國際政治」的「政策」問題。這個意義上,該片的內容的確能夠喚醒觀眾對於環保政策議題的關心與關注。
 
  其二,便是高爾的「政治宣傳」意圖。很抱歉,因為高爾曾經或者未來仍有可能是「政治人物」,看過這部片子後,無法不讓人產生此一聯想!這部片子,兩個小時,從頭到尾都是高爾一人的獨白秀,過場畫面並且不時穿插高爾在任的工作情況,以及2004年競選美國總統失敗的畫面。甚至,在片尾打出提醒人們可有何種作為的字幕上,寫道:「你也可以選給具有環保意識的候選人。」的字幕畫面。當看到此一字幕時,讓筆者與筆者的朋友都不經噗嗤一笑了一下。整整兩小時的影片,高爾個人政治宣傳的隱喻處處浮現,但不可思議的是,這種「政治宣傳」卻並不令人生厭!
 
  回頭想想,就在昨日。夜裡吃了一頓由里長請客的「政治辦桌」。正當此時,是台灣基層里長、直轄市市長與市議員的選舉開跑日。政治人物來回在各種婚宴、里民聚會晚宴的聚會場所,高聲呼喊著「在地人要選在地的弟子」、「台灣人要挺台灣人」、「眷村子弟要相挺」、「我們不能讓獨(統)派得到政權」…等等選舉語言。我所看到的,台灣的民主,是投票的表面民主;台灣的政治候選人,是以省籍種族劃分你我,以便抬高自己打擊對手!然而,我們卻「極少」看見,政治人物用「自己的政策專業」提出對社會對民生有意義的政策議題,來包裝自己、關心社會。
 
  我很認同工頭堅在其blog上的評論。《不願面對的真相》所帶來的,對於台灣政治人物與民主政治的激盪,也許可以有更深的認識與影響。「政治」,不該只是請客吃飯;也不該是極盡挑撥民眾的歷史傷口與情緒。民主「政治」,應該是對於民生政策議題的關心。高爾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他讓我們看到其用自己的專業,用盡心力關心環保議題,並據以行動之。這部片子在政治宣傳的同時,亦能同時召喚人民環保意識的覺醒,從而鼓勵人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一舉數得之作為,在某方面來說是值得台灣人民與政治人物學習的!
 
  從此部影片亦可看見!媒體的力量極為強大,無論其到底是萬能效果論、有限效果論、中大效果論,還是長期潛移默化論,都支持著一種預設立場;「媒體對於人心具備神奇的影響」。對照來看,台灣媒體替政治宣傳的技倆,相較而言卻是如此的極為拙劣且卑鄙。《不願面對的真相》好歹能夠以深入的環保議題作為政治宣傳的包裝,從而公眾可以藉由對民生議題的討論與參與,在以民生政策為基礎的前提下,進行民主的代議政治運作,民眾甚至可透過親身行動影響政府政治作為。這不就是成熟的民主與公民社會嗎?事實上,若要說來,《不願面對的真相》也不算是部好的民生政策紀錄片,但也可以作為台灣媒體的最低要求了!
 
  那麼作為媒體,到底又該扮演著何種角色?這不證自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