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教授新聞與傳播的師長嘆言,今日記者已難有往昔前人記者堅守「第四權」的風骨。我們也常聽到許多媒體工作者喟然嘆之謂,「大環境」與「結構」對他們的壓迫與限制。然,在此般結構限制之下,仍有許多媒體工作者在五斗米與新聞專業上,選擇一條堅守記者「守門人」的角色。

近半個月來樂生議題的新聞,便可略窺一二。若我們使用網路,上各種搜尋引擎查找近日樂生的相關新聞,或到各地地區校園與公共圖書館,翻閱近日各大報章對於此一議題的報導。大家可以發現,多數所謂「主流的」商業電子媒體與平面媒體對於樂生的報導,一則數量極少;二則其所報導者多半重於抗爭衝突、官方與相關利益團體支持捷運之言論,甚而,有污名化抗議學生為暴民、不理性者,以及影射爭取樂生保留權益的病友們,直指其抗爭是為了領取更多補償津貼。

但,樂生病友一個又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樂生存在與出現的過往歷史、樂生為何成為捷運建設重大爭議問題的來龍去脈、公共政策選擇院區保留方案的資訊公開、捷運工程技術方案選擇的過程,都消失在主流商業媒體的新聞內容中。
 
幸運的是,有仍有些許新聞媒體工作者,在商業媒體的新聞控制與壓抑下,仍挺身而出,作了新聞學所追求的基本精神。諸如中時、自由等,皆有媒體工作者在面對主管強大的壓力下,仍留下文字,以及公視、立報、苦勞網等願意主動出擊,力挽狂瀾,做了一些持平,乃至於不同觀點,或者側寫比較之報導。
 
這些孤獨的記者與媒體需要喝采,給予掌聲。
 
謝謝你們,請大家起立致敬,掌聲鼓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