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廣電制度與文化生產心得報告
題為:從政治經濟學觀點撥開台灣廣電製作問題之雲霧
歡迎批評指教,踢館也行,謝謝!


     廣電制度與文化生產心得報告


讀本:
二,廣電制度與生產模式(二):1980年代之前的主要制度
2.1 Harrison, J.L. and L. M.Woods (2001). Defining European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6,477-504.
2.2 張時健(2005)。〈台灣節目製作業商品化歷程分析:一個批判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分析。2005年中華傳播學會論文。台北:台灣大學。
2.3 陳明輝(2003)。《我國無線電視產業的政治經濟分析》。交通大學文化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從政治經濟學觀點撥開台灣廣電製作問題之雲霧

  常人都會以其從廣播電視上所眼見之節目內容品質問題,批評台灣廣電節目的問題叢生。然而,這種批評,已成為一種廉價的、無關痛癢的批評與生活的一部分,則此種批評雖然顯示人們開始有智識去反省與批判媒體粗織濫造的節目內容,但卻沒辦法造成台灣廣電體制與節目內容品質的改革,有些媒體甚而以此為榮,此般景況莫非台灣商業媒體與閱聽眾之悲哀。

  然而,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觀點,或許可以提供我們對於此般媒體問題進行深層結構,無論是鉅觀或微觀層次的問題進行解析。而這三篇所提供的,正是兼具鉅觀與微觀的分析層次,可以從中看出Mosco所提之空間化、商品化與結構化三種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架構是如何解析廣電體制的深層問題。微觀層次的,可以是對於勞動過程與影視產品的產製過程進行商品化分析;鉅觀層次,則可以歷史脈絡、整體社會政經結構、公共與商營體制比較與評估的政策分析。就此,我們可以全觀整體結構的問題,也可以針對特定部份的問題與關係進行解釋與批評。

  如今我們得以看見台灣廣電媒體的歷史脈絡,從黨政把持到政治與少數財團的共同治理,再到當今商業媒體看四蓬勃發展的趨勢。我們也了解到,媒體為了維持低成本高利潤的生產邏輯,從內製到內製外包、外製內包、外製外包到完全購買國外影視產品的過程,這其中最底層的影視工作者是如何的被忽視,而資本主義商業媒體對於影視產品、頻道經營的運作邏輯,也只將生產成本與廣告收入作為節目產製與頻道經營的主要考量,就此,閱聽人的公民傳播權是否能夠透過有所保障?而閱聽人自主是否又能夠逃離或改變這個已經殘破的廣電體制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