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新聞局長與立法院又為了韓劇等外來片的問題吵的不可開交。在其中,單純只禁是否能夠達到保護本土劇之效?這是許多人對於新聞局最大的質疑。就此,筆者想要提出一些保護本土影視產業的思考。

  台灣的廣電市場太小而頻道數量與競爭者太多,台灣多數的媒體亂象由此而生,這已是眾所周知之事,傳播學者也有許多人在此多所有著而意圖解決問題。此般過度競爭,所導致台灣本土影視產品的粗織濫造,亦是關聯處處,以此,我們如要思考振興本土影視產業的第一步,應是整頓台灣當前的廣電市場,並建立機制獎勵與扶植之,而非單單禁止外來片的播放。市場整頓後,我們應回到台灣影視製作過程的各個環節來看,從每一齣節目的劇本發想、資源資金籌措、拍攝過程,乃至於後製作,與節目的行銷映演等,每個環節似乎在台灣都有問題要處理與規劃,那我們是否要思考從內部整頓的重要性?

  再者,由於近半年來部分演藝人員所發生的新聞亦告訴我們,我們似乎更要去關注演藝人員,甚至一般製作節目的影視工作人員的「勞動條件與工作環境」等問題。筆者近來翻閱諸多文獻資料,發覺,我們似乎很少人去關注這些默默在每個綜藝節目與連續劇等影視產品後工作的人們。這些人包括導播、助理導播、攝影師、燈光師,乃至於場記、助理等。在學界在業界,有多少人關心這群人的生存環境呢?有多少人關心製作一些優良紀錄片的獨立製作的導演們,他們接案子的情況往往很不穩定。這些人是製作節目的根本資源,試問我們多少人關心過他們?如果他們的工作環境與勞動條件是如此的不穩定,我們又何來有精采的節目可欣賞?那麼我們是不是要分出一些心力,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給這些節目製作的核心人物一點重視,多點穩定的生存條件。

  以此,我們是否應要期待與推動,立法院、新聞局、文建會、NCC、勞委會,以及各大媒體財團,甚至教育部(藝專與藝校等人才培育機構)等單位,分出多點時間與力量,制定一些真正有效的影視產業政興政策,來幫助台灣的影視工業,從每個影視產業的生產環節的「根本」救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