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錯誤請多指教!

  馬克思是第一位試圖去分別開以上這兩個詞彙的意義的思想家。他所看見的異化,確切而言,乃是一種脫離常軌的具體化形式(an aberrant form of objectification ),其異化本身,既非正面積極的,亦非反面消極的,而是一種模糊而不確定的東西。對馬克思而言,異化只形成於特殊的社會條件之下-這樣的條件是存在於使人客體化存在的天生的能力之下的;例如,透過工作,其所表現的形式是人們生活中的衝突本質。


  異化形成的原因,常常是由於某些問題(並非是”人們的生存條件”),或者說異化或疏離常常源自於某些事情。資本主義所產生的異化,可分為四個主要的面向:  

 

1.      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的異化:這些勞動者所生產的勞動產品的所有權是屬於資本家的。

也就是說,林志玲所代言的廣告(也就是她用她的美貌所生產的產品),是屬於那家廣告主的(比如說植物x優)。而馬克思這四個面向亦必須對比於先前的時代。在資本主義之前的時代裡,工人或農夫用自己的血汗所生產的產品 ,是屬於自己的,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使用它還是拿去進行交換;然而,資本主義社會當下勞動者所生產的任何產品,卻都不是自己的。鞋場的女工所生產的鞋子,女工不能擁有,甚至她每天的支薪還不夠買她所生產的產品!而她所生產的產品,擁有權、決定權都在她的雇主、資本家手上,只有資本家能夠決定這雙鞋子怎麼賣或怎麼用。

2.      勞動者與生產過程的異化:以此,資本家否定了勞動者存在的本質。

也就此,原本工人生產鞋子與農夫種稻是有意義的。但經過分工後,一雙鞋子可能必須經過10個女工之手,而每個女工只負責鞋子的一小塊零件,比如說小英專事鞋帶、小美專責鞋墊。這使得勞動者在生產產品的意義上,被非人化了!任何一個經過分工的動作,都可以由其他人甚至機器來取代,小英隨時可被小蓉取代、小美隨時可被小陳取代,甚至一台現代化的大型器具就可解決。如果工作時勞動力隨時可被取代(包括機器),那麼勞動者本身有存在的必要與價值嗎?這對廣大的民眾而言,是好的嗎?

3.      勞動者與自我的異化:勞工本身對於自身存在價值與人性的否定與不確定。

這樣的一種分工形式, 隨時可被取代的性質,以及,當你只是生產鞋墊的勞動者之時,你在工作時可以從工作本身得到滿足與成就感嗎?資本主義發展前的工匠鞋匠與農夫,由於掌握了整個生產鞋子與食物的過程,她們是可以從生產與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的,而沒有成就感的生活,人會過的快樂嗎?

4.      勞動者與其他勞動者的異化:分工的專殊化,使得勞工間的關係變的疏離甚至是競爭,而非原本的合作關係。

當一個製鞋工廠中,每個工人上班不能聊天、10個小時必須做重複同樣的動作,工作的內容技術門檻不高且容易被取代,此時,於鞋工廠工作的小英跟小美就很難成為好朋友。她們沒辦法交流彼此製鞋的心得,因為兩個人工作的內容可能彼此不相干或不了解,且她們的工作也隨時可被其他人取代  她們便可能會害怕自己飯碗保不住。這使得原本可以彼此快樂的生活與合作,到頭來,卻變成了鉤心鬥角、彼此疏離的生活世界。

 

  德文Entausserung 一辭大部分被翻譯為alienation。這兩個字詞同樣有著商業性的內涵意義。但Entausserungalienation不同的是,則同時可指涉為externalization(具體化或譯外化、外部化)。而德文Entfremdung這個辭,則被翻譯為estrangement(中文同樣譯為異化或疏離)Entfremdung的意涵則比Entausserung的意義更強而有力的指涉為,人們會起而反抗與他們不相容而可能壓迫他們的權力,這種權力在當下控制了他自我生產的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