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研所入門讀書心得報告partII
請大家不吝指教囉~!


              研究所入門讀書心得報告


讀本:
洪裕宏〈學術資本主義與學術人文主義--台灣學術卓越政策的深層省思〉當代,203期,頁16-27。
林宗憲等譯 (哈維爾著,貝嶺編)《政治,再見!》台北:左岸文化,2003。〈全球文明、多元文化、大眾傳播與人類前途〉,頁105-120。


          全球化、大眾傳播與學術資本主義

「引起我興趣的是別的事情,是那些掌握大眾傳媒的人所肩負的責任。他們也承擔了對世界何人類未來的責任。」
         -哈維爾

  人類追求知識所為何用?經歷了幾萬年,人類的歷史步入的全球化的時代,全球的政治經濟體系與社會脈絡相互牽連,人類的存在的意義與責任是什麼?而,在此般環境下,大眾傳播媒體或身為大眾傳播媒體工作者以及產業預備軍的我們,又該如何自處與面對此等世界?在此其中,大學高等教育的目標,是該順應全球化趨勢,成為為社會提供「服務」的知識與人才工廠,抑或是依循著大學高等教育的博雅教育精神,培養學子充滿了人文與通識素養?一連串的問號,或許正是哈維爾與洪裕宏兩篇文章的所要談論的問題-一個關於全球化趨勢下,人類的責任與存在意義的問題!

  捷克前總統哈維爾,以一個全球化的脈絡,從全球文化的多樣性與相互包容談起,談到身為政治家的責任義務,再談到大眾媒體與其工作者應該持有何種責任義務的態度,這樣的義務,貫穿在於對全體人類生存與未來希望之關懷上。而洪裕宏該篇文章,其中心主旨則從全球化與學術資本主義的發展,兼談歐美(尤其美國)與台灣的二十世紀中末葉之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以及全球化與學術資本主義對於歐美及台灣大學高等教育所造成的改變與影響。兩篇文章乍看似無交集之處,實則乃依循相同的關懷與思維,談論全球化對於大眾傳播與全球文化,以及學術知識發展與高等教育的影響,並且嘗試給予批評與建議。

  哈維爾作為一個自威權體制解放而來的政治家,其於講演的文章中所展現的文字,處處展露了他對於人類的關懷與期待。對他來說,他不全然批評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卻也更將希望寄託於全球化的脈絡下,各個國家種族間能夠相互了解,和平共處,並也尊重相互間的文化多樣性。洪裕宏則從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環境、學術人文主義的式微、實用與功利主義的思維,說明了全球化與學術資本主義帶來的影響。這其中,從政策面來看,台灣政府教育當局對於台灣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發展的眼界與思維,以及相關的社會環境,致使了台灣高等教育所產生出來的學生與專業工作者,其創造力與人性關懷難以發展與存在;對於學術知識的發展,學術資本主義與過度以競爭力為政策方向的思維,更肘制了台灣學術多樣化與創造性的學術研究與發現。連結到哈維爾的文章,則學術資本主義與全球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得新一代的知識份子或專業工作者(諸如媒體工作者)難以有人文精神的關懷與責任感,可以負擔哈維爾所期盼的,對於人類世界的關懷與責任。

  以學生過往大學時代求學之經歷,能深深的體會學術資本主義對於大學的學生們所帶來的貽害。當大學的主事者將大學教育定位成企業的職業訓練所時,大學的博雅教育便難以見容於該校教育之過程。而對照其他擁有較多人文素養精神相關課程學習訓練之大學學生,在創意上與思維上,的確有著明顯不同的思維差異。

  然則,以當前五年五百億教育資源分配之議題而言,政府教育當局藉著許多方式,以特別款項的名義餵養資源給台灣的各大專院校。此般作為,致使的大學必須放棄獨立自主的地位,屈從於經費資源的控制之下,有的甚至必須屈從於經費的淫威,將自己「含淚法人化」,此便著實宣告了大學的獨立自主成為過去的神話。學術資本主義成為了大學學生、研究生、教師的夢魘,卻成了政治與企業財團操弄的工具。以此,如果教育的機制被市場機制、學術資本主義,乃至升學主義與學歷文憑主義所掌控,那麼其所教育出來的人物,又能使哈維爾對於政治人物、傳播媒體與工作者的期許,當何以實現?


My Questions:

1. 我們是否當順應學術資本主義,而非排拒?如果當學術資本主義已經佔據了學生或是老師的學術與求取知識的生活歷程時,我們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呢?

2. 您是否會認為哈維爾是個理想主義者?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這樣的人物,那麼這個世界又何去何從?而我們是否要等著所謂的右派任其宰割呢?

3. 博雅教育與職業訓練教育是否能夠同時兼備?如果能,該怎麼做?不能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ttemborough 的頭像
    attemborough

    傳播研究生的唬爛研究室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