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是勞工                         
楊力州

 這二年紀錄片論述與經驗似乎變成一種新興時髦文化人的必需,就在紀錄片登上
國片票房成績前幾名時,當劉德華、言承旭、劉嘉玲皆不敵台灣老農及體操小選手
純真的笑容時,不要說一般閱聽者,甚至是我們這些長期從事紀錄片工作的中鳥,
也似乎模模糊糊的看到一個「新興產業」的可能,雖然它還非常模糊。

  故事要回到二年前,當我接下中華民國紀錄片發展協會的行政工作時,一群夥伴
透過幾個影展及活動的辦理,持續推廣紀錄片到各個地區及族群,可能也因為「紀
錄片」在這段時間成為媒體短暫一時的話題,協會也頻繁的接觸到熱情的觀眾及試
圖拿起攝影機的年輕紀錄者。協會辦公室裡有一位年輕的紀錄片導演-小矛,他是
常義務幫忙接接電話、掃掃地的協會義工。就因著對紀錄片的熱愛,他多年來持續
紀錄著關心的議題。風災過後,他會揹起攝影機到南投的馬列霸部落紀錄崩毀的山
區道路;在萬華的理教公所將被拆除時,他會靜靜的紀錄下這群老居民的生活回憶
,而這樣默默的紀錄片工作者的勞動身影何止千百。

 除了紀錄片風潮之外,去年的勞退新制實施,也是週遭朋友的飯後話題。但勞退
新制也好,舊制也好,都與小矛無關,也與任何一位紀錄片工作者無關,有一部份
紀錄片工作者甚至連健保費也繳不起,遑論勞保。那個可愛的台灣老農尚有農保,
而在攝影機背後的紀錄片工作者又有什麼。在法規上,紀錄片從業人員不是勞工,
無法籌組工會,但紀錄片工作者卻是典型的勞動者,他們以百分百的勞動來換取報
酬,只是無固定雇主,是屬於自由創作者而已,但這無損於身為一位勞動者應該擁
有的勞動權利。「紀錄片」這個可能的「新興產業」,卻是由一群無任何勞動保障
的勞動者努力建構著,說來荒唐,卻是事實。

 「中華民國紀錄片發展協會」辦了一百場影展或一千場放映,都無法改變及照護
紀錄片從業人員的勞動權利,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工會,一個屬於自由紀錄片從業人
員的工會,它可以讓那個堅持紀錄與勞動的小矛有勞保保障;也讓另一個小矛面對
不合理的勞動條件或報酬時,有一大群小矛會給予他支持的力量,而不會感到孤獨
。為了讓這個想法被實踐,我們正在籌組「紀錄片職業工會」的路上。

 幾年來,總是會在紀錄片的放映場合聽到:「謝謝導演!」我老是笑著回答他:
「其實,我們不是導演,我們是勞工!?」


------------------------------------


您好

這裡是紀錄片發展協會

過去,台灣紀錄片在各位熱情、堅持下
已讓台灣觀眾認識紀錄片初始樣貌
跨出去的這一?,是開始也是挑戰!

接著,紀錄片發展協會為長期延續這股力量,並凝聚各位的堅持與熱情
正密集為成立『紀錄片工會』籌備努力
但因成立工會需要影像工作者(導演、製片、剪輯、配樂...)共同支持連署

工會連署書網址:
http://www.tdda.org/download/%A8%E4%B9%EA,%A7%DA%AD%CC%ACO%B3%D2%A4u-%A4u%B7|%B3s%B8p%AE%D1.doc


若您願為台灣紀錄片一起加把勁
或您有認識相關影像工作者,請廣為轉寄郵件

並於2/28前,列印工會連署書(如,附件)
請填寫曾經在『台北市』接過案之單位名稱,並『親筆簽名』
傳真至 02-2351-4751 紀錄片發展協會 ,專案執行 林東頡

感謝您熱情參與

如有疑問,可來電詢問


中華民國 紀錄片發展協會
專案執行        林東頡
02-2395-3170\2395-708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