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媒體勞動站讚戰

去年下半年開始,台灣報業勞工再度面臨一波波寒流。首先,因兩大晚報協商合併未成,中時報系於去年十一月將《中時晚報》停刊。今年三月,《大成報》宣布停刊。然後是不分藍綠政治立場的報社關門潮:五月底,國民黨營的《中央日報》走入歷史;六月初,被視為親泛綠陣營的《台灣日報》,屢次傳出積欠員工薪資之後也宣布停刊。在這幾波報業緊縮當中,或者領不到薪水、或者收到資遣令,橫豎報社勞工總是首當其衝。

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還有美國的報業勞工。一樣在市場景氣下滑的衝擊下,美國第二大報業集團偉達(Knight Ridder),今年三月初宣布以總額約65億美元的金額,出售給規模較小的麥克萊契公司(McClatchy Company)。麥克萊契同時宣佈,將接手的報社當中部分「獲利未達集團設定目標」,因此購併的同時將把包括矽谷區的《加州聖荷西水星報》(San Jose Mercury News)與賓州知名的《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等12家報紙,隨即脫手求售。 這些報社的員工,同樣面臨前途未卜、極可能遭新資方資遣的命運。

地方報紙對當地社區來說,扮演了民主實踐與社區意識的重要角色。但是在近年美國媒體財團兼併成風的狀況下,地方報紙的報導品質與民主功能一再受到傷害。因此在傳出上述兩家報社所有權即將一再異手、使得報導品質處在高度不確定狀況之後,位處美國東、西兩岸的這兩個社區,都出現地方政治經濟菁英與社區運動團體,為維護在地媒體自主性而發聲、並且積極介入的行動。 在這些為了地方媒體「救亡圖存」的運動當中,許多報社的新聞工作者,也都加入這場同時攸關社區民主與個人工作權的抗爭。

其中一項值得注意的嘗試,是報社工作者體認到「前途由自己決定」的重要性,而由美國新聞記者工會組織的「報業行會」(Newspaper Guild),所發起了一項報社員工參與產業經營的自救行動。為了對抗媒體財團兼併風潮中,對媒體專業與新聞工作者所造成的雙重傷害,他們結合了對勞工與工會向來友善的投資公司Yucaipa,計畫成立一家新公司來參與競標、買下這 12家報社。

即使Yucaipa的對工會與勞工的紀錄「優良」,但當然沒有人可以保證資本家一時的慈悲,可以永遠持續下去。因此,根據報業行會的規劃,參與競標的新公司——原本暫訂名稱為ValuePlus Media——是由Yucaipa與報社員工資金所共同投資。一旦取得報社所有權,ValuePlus Media將透過「員工認股所有權計畫」(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ESOP),讓這12家報社的員工,都可以依照個人意願購買公司股份,成為新公司的股東。

「員工認股\配股」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這在許多台灣高科技業已經行之有年。不過,本地業者與勞工通常是把員工配股當作薪資的一部分、或者一種投資優先權,而非參與公司經營的權利,這與產業民主制度強調員工參與經營有所不同。在報業行會的計畫中,Yucaipa承諾將在新公司的董事會當中,保留員工股東與工會的董事席次,使新聞工作者成為報社的實際擁有者與經營者,形成「產業民主」的基礎。報業行會和參與此計畫的報社工會更強調,由員工持股經營的公司,不僅勞資關係和諧、且生產力較高,因此這樣的「工有」媒體,不但可以維護工作權,更能夠進而提升報導品質,同時造就新聞工作者與社區公民的雙贏。

不過,無論新聞工作者投資與參與報社經營的理由多麼堅強,但是在將本求利的財團眼中,報紙並不具有「額外」社會意義,而不過如同一般商品,是可以買低賣高、隨時可以進場或退場的投資。因此,麥克萊契為了補足併購所需的資金,已經搶在偉達今年六月下旬的股東會之前,宣布其中11家已經找到買主, 但報業行會所推動的ValuePlus Media,並不在名單之列。

由新聞工作者經營媒體的想法,當然不是美國報業行會所首創;根據資料顯示,過去法國《世界報》透過此一方式,不但保障產業民主,其報導品質也深受肯定。 在當前媒體財團頻頻任意買賣媒體、損害工作權與報導品質「罄竹難書」的狀況下,重提勞工參與經營、由自己決定未來的作法,顯然更具有重要性。這次美國報業行會的嘗試雖然遭遇挫敗,但對台灣的新聞工作者來說,應該仍有相當的啟發性:與其怨嘆受到媒體老闆擺佈與決定,不如試著創造一個共同參與、由自己決定工作方向、實踐專業民主的「工有」媒體。

本文亦登於《看!媒體。媒觀報告》,第2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tembo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